相比固定的标杆价格,可再生能源竞价有效地降低了可再生能源上网的价格。
目前,因能已经提早入局,致力于在家用光伏产品推广上更进一步。截至2016年底,澳大利亚安装太阳能光伏板的家庭已经占据16%以上。
显然,天合光能在品牌建设上率先冲出,更是成为了一个有力的积极信号。不过随着运营技术、储能技术的成熟,信息化的加深,用户终端的积累以及能源消费供给侧改革的推动,家用光伏需求仍会不断增加。为此,不少企业已经抢先布局,为树立品牌打基础。因能副总经理王稳就在主题报告中提出,要不断提升技术、降低成本、全方位服务,树品牌,做良心工程,探索家用光伏可持续发展之道。随着更多资本意识到家用光伏市场的潜力,更加激烈的品牌竞争才刚要拉开序幕。
值得注意的是,家用光伏产业发展确实并非一帆风顺,工程小而分散,平均用电量少,经济效益回报周期长等问题都是存在的。而在该领域,家用光伏上半年装机同比增长达7倍。从《国家能源局关于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的指导意见》分析,光伏电站建设规模超过风电建设规模应当不是问题;从大多数国际咨询机构对未来可再生能源的排序看,光伏电站的建设规模也多是排在最前面的。
金融对当前光伏产业应有的五个认知金融对光伏产业的宏观认知应当是:当前,中国光伏产业从量到质都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未来,光伏产业不仅仅是能源产业。一个是,光伏终端市场融资必须立足于项目融资思维。金融认知始终落后于光伏产业发展过去六年,金融与光伏的关系分为两大阶段:2011-2013年是金融机构对光伏产业唯恐避之而不及的三年。第二,户用光伏融资需要系统化服务。
5,五个光伏融资需求前瞻性的认知。因为光伏发电是持续25年的投资行为,光伏发电将重构能源生态,所以对于户用光伏融资需求,仅仅立足于建设期贷款的思维是不够的。
对于110GW光伏电站的建设规模,按照每瓦建设成本6元计,资金总需求是7000亿元。一个是平价上网实现后带动的光伏投融资需求量。金融对光伏产业当前的认知应当是:1,两个战略地位的认知。这一阶段又分为两个时期:先是金融开始希望进入光伏产业,后是不知如何持续、规模化的进入。
十三五规划也是再度补充说明,从105GW达到约为210GW。第一阶段,对光伏是过剩产业缺少正确认知。第二,光伏是国家予以特殊重视的可再生能源。中国光伏加工和电站建设规模全球第一,但是全球光伏电站建设竞标却鲜见中国光伏企业,金融服务落后是原因之一。
此时,光伏企业与金融机构,钱从哪儿来?与钱如何去?问题共存,机会冲动与认知障碍矛盾共存。2011年开始的光伏电站建设,是民营企业投资为主。
这一现象不改观,金融服务落后于光伏产业发展局面难改观。第四,光伏技术、商业模式创新的融资需求时期已经到来。
3,两个光伏融资风险控制问题的认知。第一,光伏一定是未来最具竞争力的可再生能源。8月27日,熊猫能源与中国华融确定了战略合作关系,核心内容就是围绕熊猫电站的全球布局开展金融合作。反映在光伏电站建设规模上,十二五规划是几经修改,从最早的3GW经过4次变化达到35GW。一个是硬约束指标:中国对巴黎气候大会的承诺是,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2017年曾经认为是零增长,甚至是负增长,可是到7月底就已超过去年34GW这个数字。
一个是估值指标:这是建立在当光伏成为新的能源生态出发点和能源消费大数据入口基础上的一种估值。2014-2016年是部分金融机构希望进入光伏产业却不知如何进入的三年。
过去6年,金融服务落后于光伏产业的发展是不争的实事。未来,如何认知光伏、服务光伏必将推动中国金融改革。
光伏产业的发展超乎想象,带来光伏融资的各种需求超乎想象。过去六年,政策拉动市场需求的作用超乎想象。
当前的光伏,是一个政策力度决定市场需求强度的产业。因为决定未来各种可再生能源战略地位的,是两个关键点:能量的来源必须是无限的;人类获取这一能量的手段必须是无限的。而这些创新的持续、规模发展,又一定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当前,光伏企业和金融机构共同的重要机遇期来了,根据《关于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的指导意见》估算,到2020年光伏电站安装量应是210GW之上,既是比原定的十三五规划增长了一倍的市场空间,又是充分说明国家非同一般的重视。
中国的银行是属地管理原则,光伏电站投资企业是市场导向,没有区域限制,跨行政区域服务对银行是挑战也是机会。第一,中国企业境外光伏电站投融资需求时期即将到来。
第二,光伏电站资产证券化大规模需求时期即将到来。只有认知准确了,金融服务光伏的繁荣期才会到来。
后者源于对光伏产业融资风险控制手段认知的落后。太阳能量的供给是相对无限的,目前人类每年能量需求约为20太瓦,而太阳每年辐射到地球的能量约为105太瓦;人类获取太阳能的主要手段是光伏,生产光伏产品的原料硅在地球的容量是25.6%。
一个是未来三年光伏投融资的需求量。有权威机构说未来5年全球光伏装安装量将以每年100GW速度增长,意味着境外安装量应在60GW。金融服务的落后源于对光伏产业认知的落后。面对光伏电站建设巨大的投融资需求,信用融资之路不通,资产抵押控制风险之路也不通。
参考资料:《信达证券:光伏行业跟踪报告:多晶硅价格上涨助推公司业绩,关注龙头企业》《2015年最新银行授信政策光伏行业被列入压缩类行业》《制定光伏十三五需要算算的帐》《光伏行业并购正酣》《国家能源局关于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的指导意见》《熊猫绿能与中国华融进一步加强战略合作,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未来5年全球光伏装机量将以每年100GW速度增长》《光伏、风电、水电发电装机容量全球居首我国清洁能源持续扩容》《科学家开发出太阳能电池用新型聚合物材料》。一个是,光伏产业的标准化体系正在加速形成,满足项目融资思维的风险控制基础正在构建。
2,两个融资需求量的认知。第五,光伏融资的跨行政区域服务需求日益强烈。
早期大型能源项目的建设,是国家信用支持了庞大的融资需求。这是因为光伏企业的资产规模,无论数量还是期限都不支持资产抵押控制风险的金融思维。